应对人口老龄化状况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进入“少子化”状态,儿童服务需求会逐渐减弱,与儿童服务相关的产业也会进入一定的衰落状态。与此同时,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60后”们逐渐步入65岁大关,这批“新一代老人”更熟悉互联网,更了解社会潮流,对老年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在他们日渐迫切的养老需求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由于这批“新一代老人”生于历史上的出生高峰期,所以在人口结构变化预期方面,老年人口还会慢慢的多,相应的老年人服务的需求会持续增强,银发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福祉的需要,也顺应了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趋势。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2年末,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2.8亿人,占比为19.8%,预计到2050年占比将达到1/3以上,意味着每3个人之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银发经济的含义是指与老年人口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是涉及与老年人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而非传统养老的单一概念。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到来,银发经济形态将会在国家整体经济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银发产业群是银发经济最重要的载体,主要涵盖几个维度:第一类是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消费品产业,例如衣食住行等产业;第二类是老年人需要的电子数字化产品产业,例如老年人使用的手机、照相机、电脑、收音机,包括互联网信息、影像等;第三类是老年人的文化精神产品产业,如老年人需要的戏剧影视、书报绘画、唱歌跳舞,包括远程交流产品或服务等;第四类是老年人的保健产业,包括保健品、运动器材、运动教练服务等系列产业;第五类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护理性产业,例如养老院、护理院、医疗服务、康复服务等,这类产业带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需要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来支持产业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健康预期提升,老年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慢慢地加强。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老年网民的群体迅速增加,老年人的消费方式、消费产品也趋于多元化。
现阶段,在推动老龄事业与银发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各地区已有一些比较好的实践和探索。例如,在上海的居家护理模式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身体有欠缺能申请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方面主要由政府进行补贴,个人只需要支付小部分费用。这些对半自理、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银发经济探索,推动了居家护理产业的形成,也提供了许多护理人员岗位,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然而,老年人仍有许多迫切需求尚且没满足,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要发展银发经济,需要针对现实存在的瓶颈。
第一,中国很快就会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而现在的家庭结构却在日益简化,老年群体和子女同住比例下降。怎样为老年夫妇或者独居老人采取比较有效的养老服务措施,值得研究。第二,各省之间的老龄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水平比较高,中部次之,西部相对低。面对不一样的地区、城乡之间不同的老龄化状况,应该采取不同措施来应对老龄化问题,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第三,目前失能和半失能人口规模逐步扩大,对医疗照护的需求不断攀升,护工的供不应求情况亟待解决。第四,传统观念一致认为老年人收入低、消费能力差、需要扶养。因此,企业一致认为银发产业相对不容易营利。实际上,随着“60后”人口进入老年,其消费能力与消费理念均已与以往老年人不同。第五,发展银发经济还需要资产金额的投入、人才引进,需要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扶持。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全力发展银发经济。”想要突破上述五大瓶颈,激发银发经济的消费活力。首先,需要适当调整理念。充分认识到银发经济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将银发经济作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动力之一。其次,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银发经济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并且要针对城乡不一样的需求的老年人探索不同模式。再次,需要以政策措施推动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投融资体系要跟上,让银发产业有条件形成产业集群。最后,或可以推动建立老年人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供给平台,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供各种老年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养老院服务、护理服务等,“一揽子”解决老年人所需的产品与服务。
银发经济既利当前又惠及长远。全社会都需要重视发展银发经济,加强对老年人产品的服务、设计、生产,包括整体供给量和结构上的改变,让老年人能拥有更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