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承家属称合盛硅业深夜声明回避核心问题 希望董事长罗立国在开庭时能到庭受问
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防止政府关门的“权宜之计”法案!高盛此前称美国政府“停摆”几率达90%
◎根据弹性指数,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供应链弹性是中国表现最好的支柱,超过北美,且对新型疗法的适应能力强。具体能体现在,中国在药物生产原材料市场,包括API药物活性成分,药物非活性成分以及药物容器等方面,产业自足程度都比较高。
在刚刚过去的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丹纳赫集团旗下生命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Cytiva(思拓凡)发布了《2023年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以下简称“弹性指数”),从供应链弹性、制造敏捷性、研发生态、人才储备以及政策法规五个维度,评估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趋势与挑战。
调查显示,2023年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总体上有所减弱,从2021年的6.6分降至6.08分。其中,供应链弹性和制造敏捷性有所改善,但人才储备、研发ECO以及政策法规三个方面的表现有所下降。
2023年与2021年生物制药弹性指数各领域得分 图片来自:《2023年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
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Cytiva中国总裁周敏涛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以后,目前进入了调整期。但这种调整对产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很多不成熟的资本和低质量发展的企业会离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尽管未来的情况不好预测,但我们始终相信创新药始终还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根据弹性指数,在综合指数表现中,瑞士、英国和新加坡排名前三,而中国是参与调研的非发达国家中得分最高的国家,其中供应链弹性和生产敏捷性表现尤为亮眼,分别超过北美和欧洲,但在人才储备、研发ECO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纵向对比,在2023年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调研中,中国的表现较两年前会降低,这主要归因于国内从业者认为产业研发ECO、专业人才储备、平均药物审批速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这样的变化也反映了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对新冠疫苗和药物的需求激增,政府和产业界对这两个支柱的需求增强,同时外部环境对其他支柱需要的迫切性受到了压缩。这也可能是有关方面为了在特定领域暂时取得快速进展而采取短期解决方案,却未增强长期弹性的结果。
对此,周敏涛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国内研发生态指数的下降还在于前沿疗法的兴起,比如mRNA技术、小核酸、细胞治疗等,这些疗法都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需要有大量的研发人才。因此,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源头创新,把前沿科学落地为药物制造技术,比如mRNA以前就停留在科学研究里,由于疫情要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这是源头创新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创新转化问题,这个在实验室可以,但最后能不能够实现商业化?这两方面都需要有科学家和研发人员的努力。”
此外,根据弹性指数,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供应链弹性是中国表现最好的支柱,超过北美,且对新型疗法的适应能力强。具体能体现在,中国在药物生产原材料市场,包括API药物活性成分,药物非活性成分以及药物容器等方面,产业自足程度都比较高。中国CDMO的总体得分超过了其他所有地区的中等水准。79%的中国受访者相信,在推出细胞与基因疗法方面,中国具备很强的适应性,高于其他亚洲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敏捷性超过欧洲,积极通过投资数字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8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在使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方面相当或非常高效,50%的高管表示公司正在加大数智化技术的投资。
不过也不难发现,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需要更多支持。目前,中国研发投入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研发投入排在前十的药企,占营收比例平均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20%的中等水准。同时,尽管中国的生物医学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但大多数并非核心研究。此外,行业发展对人才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怎么样找到满足GMP标准的制造人才、供应链人才和研发人才,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加速中国市场本土化进程是Cytiva全球的战略重点之一。周敏涛也表示,“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未来十年一定是创新药全力发展的十年,创新药研发时间非常长、风险大,需要行业各界努力形成生态,支持创新药从实验室最后走到商业化。中国在研发生态方面,无论是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生态等方面跟全球相比仍有差距,也代表着我们仍有更多的路要走。”
面对中国市场对个性化和先进的生物治疗药物需求的一直增长。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期间,Cytiva宣布在华增资60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生物工艺中心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科创中心。而在今年9月,中国科创中心已在浦东张江落成。据称,该科创中心汇聚生物制药人才培训、新型疗法孵化、智能制造与服务、一次性研发技术、验证服务、先进系统与定制化生物工艺解决方案八大功能,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贯穿上下游的产品、技术、服务和创新解决方案。
此前在被问及Cytiva的本土化战略时,周敏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Cytiva的本土化战略分为三个方面:一种原因是供应链和制造的本土化,公司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两个制造中心,分别位于北京和浙江桐庐。“我们在上海有一个比较大的物流中心,接下来还会促进推进一些关键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
另一方面是创新的本土化。Cytiva在中国也有亚洲最大的一次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公司也会与更多中国企业建立开放性的合作,一同推动创新。
第三方面是商业的本土化,作为上游企业,Cytiva对产业很熟悉。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无论在早期阶段还是已确定进入成熟阶段,跟Cytiva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合作。“由于我们对于产业比较熟悉,我们会扮演一个角色,把社会各界,包括产业园区、政府、基金、企业,通过某些方式聚拢在一起,做一些促进性的、穿针引线的工作,搭建一些平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所以科创中心其实也扮演着这样的功能。”
2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